案例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资源 > 正文

[课程案例4]深圳与珠海的战略管理(版权所有)

发布日期:2008年07月01日 00:00    作者:     来源:     点击:

深圳与珠海的战略管理

 

    深圳与珠海是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两个经济特区,也是最早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两个沿海城市。这两个城市在战略管理领域中所进行的个性鲜明的探索,为正在面临日益剧烈的全球竞争的中国城市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正处于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时期,世界经济相对平稳发展,国内的改革开放尚处于试验阶段,这对于深圳珠海等特区城市来说,可以说是创业的黄金时期。这两个城市都是开拓创新精神十足,当之无愧的改革开放的先锋。但是由于对战略方向的把握存在着差异,两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很不相同。
 
 
    深圳在建市之初就朝着以工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方向发展。通过一系列的观念与制度创新,紧紧抓住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先试先行的优势,合理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最大限度地集聚国内外资金、技术与人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短短十几年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大型城市。1979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96亿元,到1994年,己达到615.19亿元,在全国大城市中居第六位。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展开,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逐渐淡化,深圳和其它特区城市一样,进入了历史性转折时期。在中国社科院专家和深圳本地学者的帮助下,深圳的决策层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和经过十几年高速发展之后深圳自身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明确地将深圳的发展目标定位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城市发展目标从外向型城市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转变,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基地作用的合乎逻辑的选择。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既抓住了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机遇,又能充分发挥深圳紧邻香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和经济特区在观念、政策、体制与发展机制的优势。同时,也能更好地履行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与带动作用。通过采取一整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深圳进行了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的二次创业。1991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22.9亿元,到2001年,已经达到1321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9%,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达52.8%。与此同时,深圳的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2002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4952.73亿元;外贸出口465.57亿美元,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港口集装箱呑吐量762万箱,居世界第6位;国内生产总值达2239.41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居全国大城市第4位。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深圳规划建设150多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在高新技术产业带中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进入深圳办学。教育部己批准成立清华、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校区正在运作之中。深圳正在一步步地朝着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的目标迈进。在香港和内地学术机构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评比中,深圳每次都高居前3名。2004年,深圳市实现生产总值3422亿元,比2003年增长17.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5.927万元,按现行汇率折合7161美元。地方财政收入321.75亿元,增长2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26亿,增长31.6%,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6.7%。港口货物呑吐量突破13537万吨,集装箱呑吐量1365万标箱,稳居世界集装箱枢纽港第4位。机场旅客吞吐量1424万人,机场货邮吞吐量49.54万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0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1001亿元,贷款余额52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17.8%。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472亿美元,增长34.6%,其中,出口778亿美元,增长23.6%,占全国出口总额13.1%。全年引进外资合同金额4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5亿美元。
 
 
    与深圳相反,珠海在建市之初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实际上是朝着以旅游业为主的方向发展。1984年,珠海进行了一场全民大讨论,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审视珠海的发展方向。在这次大讨论的基础上,珠海的决策层确定了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方针。1988年进一步提出开发西区,“以大港口带动大工业,发展大经济,实现大繁荣”的战略思路。此后,珠海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现代化的深水港口,拥有3600米跑道的大型机场,大型发电厂,火车站,宽敞气派的城市道路,跨越伶仃洋连接香港的36公里长的大桥,西部连接江门市的黄茅海大桥等等。庞大的工程投资不能不受到珠海有限的财力限制,加上90年代中期我国为治理泡沫经济进行经济整顿,紧缩银根,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珠海的大工业战略受到了严重的障碍。珠海与深圳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1979年珠海的国民生产总值2.09亿元,与深圳基本持平,到1994年达157.2亿元,只相当于深圳的1/4;2000年是330.2亿元,只有深圳的1/5。经济总量甚至小于南海、顺德两个县级市。
 
 
    大工业战略遭遇困难之后,珠海对高新技术产业高度重视,采取了力度很大的战略举措,满腔热情地培育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发展气势令人惊异。珠海的大学园区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已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十几所国内著名大学进入珠海办学。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占地7000余亩,2010年在校生将达3万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占地5000亩可容纳2万名学生在校区学习。此外,清华大学在珠海建设占地1平方公里的清华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也在珠海建立软件学院。由于国内名牌大学的纷纷进入,珠海的高等教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沉寂多年的珠海西区重新充满活力。英国BP公司、台湾长兴化学工业公司及20多家关联企业落户珠海西区,一个占地36平方公里的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建设中。珠海深水港的港口呑吐量己达到2000多万吨。200多亿元的投资己使珠海西区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珠海的大工业战略正在进入收益时期。2004年珠海的GDP达546.28亿元,比2003年增长13.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4.18万元,按现汇率折合5056美元,
 
 
    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也给珠海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1世纪对于珠海来说,是一个将城市发展蓝图真正变成现实的世纪。
 
请分析:
 
 
1.  从战略管理过程(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分析深圳和珠海战略管理的特点及其成败得失。
 
 

2.借鉴深圳和珠海战略管理的经验,谈谈所在城市的优势、机遇、战略定位和发展策略(从城市建设、主导产业的培育、城市人文精神的培育、城市形象塑造等方面展开)